白色煙羽形成機理
目前,我國大部分燃煤發電機組脫硫系統采用石灰石-石膏濕法脫硫工藝,該工藝可使煙氣溫度降低至45——55℃,這些低溫飽和濕煙氣直接經煙囪進入大氣環境,遇冷凝結成微小液滴,從而產生“白色煙羽”。
雖然單純的“白色煙羽”對環境質量沒有影響,但是影響環境感觀,有時甚至會被誤認為有毒、有害廢氣。濕煙氣凝結形成的微小水滴雖然危害不大,但是會對周圍居民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擾,環保局就經常接到類似投訴。因此,許多燃煤電廠把消除“白色煙羽”作為超低排放改造的重要內容之一。
“白色煙羽”形成機理
濕法脫硫后的濕煙氣直接排放之所以會產生“白色煙羽”,是因為在脫硫過程中,脫硫漿液與高溫煙氣直接接觸,發生傳熱傳質。一方面水分蒸發,增加煙氣的含濕量;另一方面,煙氣溫度降低,煙氣攜帶水蒸汽的能力降低。煙氣達到飽和狀態后,會攜帶部分小液滴。這些攜帶小液滴的飽和濕煙氣經除霧器除去絕大部分液滴后,如果直接經煙囪排入大氣,由于環境溫度比煙氣溫度低,飽和濕煙氣中的水分就會凝結成小液滴形成“白色煙羽”。
1為相對濕度為100%的空氣中含濕量隨溫度的變化趨勢曲線,A點為排放濕煙氣的初始狀態,B點、C點為不同的環境空氣狀態,AB,AC分別與飽和濕度曲線相交于B1,C1點。濕煙氣從煙囪口排出后是否會出現白煙及出現白煙的長度,不僅與煙氣本身含濕量的多少、煙氣的溫度(A點位置)有關,而且與它周圍環境空氣的溫度、濕度(即B,C點位圖1溫濕圖上煙氣狀態變化置)有關。A點狀態的濕煙氣從煙囪口排出后,沿飽和濕度曲線變化到B1點,在這個過程中濕煙氣中的水分凝結成小液滴,也即形成“白色煙羽”,然后由B1點沿直線變化到環境狀態B點,在這個過程中“白色煙羽”消失。由A點變化到環境溫度更低的C點的過程也類似,只不過“白色煙羽”的長度更長。因此,只要濕煙氣初始狀態點與環境狀態點的連線與飽和濕度曲線相交,就會產生“白色煙羽”。并且環境溫度越低、濕度越大“白色煙羽”越長。
大氣環境因素中,環境溫度、相對濕度、大氣壓力都對“白色煙羽”的形成有影響,其中環境溫度的影響*大,所以這里僅討論和分析環境溫度的影響情況,假定大氣壓力為101.325kPa、大氣相對濕度為60%。